這篇稿子中的四個年輕人,都和電梯有著這樣那樣關係,要麼本人建築設計就是開電梯的,要麼就是電梯工的家屬。他們都來自窮鄉僻壤,本來是到北京尋口飯吃,最終卻都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,靈活的頭腦,改變了人生的軌跡,過上了自己滿意的生活。當然,這裡面,也少不了咱熱心的北京人無私的幫助。
  為結婚什麼他們成了北京人特別歡迎的外地人?為什麼他們總能遇到可愛的北京人?這兩全其美裡面,最是耐人尋味。
  小吉的生意
  收破爛有名堂 一室內設計信封賣數萬
  小吉是河南安陽人,本世紀初就攜妻帶子來到北京。他獨闢蹊徑,先安家再立業。不知通過什麼支票貼現途徑,他住進了一座新封頂的住宅樓的地下室。負責這裡陸續進駐的居民的自行車看管工作。這樣他的住處問題解決了,隨即他就讓老婆開上了樓里的電梯。
  由於新來的居民借款帶來了不少“破爛”,他也順手乾起了收破爛的工作,您不要小瞧這個工作,這裡面“滷大了”。他收的舊書本,有各種各樣的“小人書”,有各種版本的舊書,其中還真有明清線裝書與民國石印本。人家視為棄物的舊信封,裡面許多是珍貴的“文革”前和“文革”中的實寄封。這些物件成了小吉進入城市收藏界的第一桶金,據說,他的一張“文革”實寄封,在翰海的集郵品拍賣中,就賣了幾萬元。這是進城打工仔3年都掙不到的工錢。
  小吉人精腦活,有“眼力見”。他看到所有的住戶都在裝修,隨即卸下一堆沙子,拉來一堆水泥,坐地做起了“批發”生意。因為每家需要的這類建材都是有一定數量的,多了誰也用不了,所以,他根據每間居室的大小,定了不同的價碼。一、二、三居室的價格分別為300、400、500元,使用多少不限。也別說,他這一“便民”措施深受裝飾公司和住戶的歡迎。隨用隨取多方便,這年頭,多花個幾十元,誰也不在乎。
  隨著裝修的進行,他發現,清除渣土同樣是個“商機”。於是,他聯繫了一個“老鄉”,用130小貨每天拉運渣土,每車200元。他拿“提成”,又是一筆收入。街道居委會看到樓下清理得乾乾凈凈,也很高興。
  有了居委會的支持,小吉的腰桿也硬了。他經常佩戴著街道發的“治安”袖標,隨著街道幹部檢查衛生,巡邏打更……
  小翟的“商機”
  發掘身邊需求 月入萬八千塊
  小吉是不甘寂寞之人,他在看管自行車工作之餘,看到地下室還有空間,隨即,將所有的電動車、自行車、摩托車分類擺放,硬是擠出了一間10餘平方米的小屋,當成了他的“工作室”。在這裡,我才明白小吉的確不簡單,他還是一個“藝術家”呢!
  有一種茶几是玻璃面,小吉隨手取材,當成了他描摹作品的工作台。他用一盞燈泡在茶几底下照著,將要描摹作品放在玻璃板下,然後將宣紙鋪在玻璃板上,工作就可以開始了。
  複製的時間長了,小吉的水平也越來越高。到他這兒“拿貨”的價碼也水漲船高。據說,北京潘家園市場里許多名家字畫都是出自小吉之手,價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。以後,小吉還學會了仿製油畫,他在牆上釘上畫布,整一臺投影儀,將要複製的畫打在畫布上,用油彩一筆一筆描摹著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小吉日復一日的努力下,他的手藝也越髮長進,經常有需要訂貨的人進進出出。小吉也成了模仿品生產鏈上最初始的那一環,據說,貨要走進市場,還需要“作舊”等一系列環節。
  小吉的夫人小翟在開電梯的同時,也創造出不少“商機”。比如接送上小學的小孩,到住戶家裡做小時工。順帶還收些顧客處理不用的“破爛”。當然,這些“破爛”首先要經過她老公親自一一揀選後,才賣給收“廢品”的。據說,小兩口月收入得萬八千塊錢,如果運氣好,可能還要超過這個數。況且房屋、水電都不要錢。入多出少,他們不但養活了一雙兒女,而且,在很短的時間里,在老家蓋了大瓦房。
  在小吉榜樣的帶動下,他老家的親朋好友都趕到北京來“淘金”。電梯工的崗位是有限的,但是,北京能幹的崗位有的是,國家沒有給你安排,就看你會不會自己創造。
  小麗的外語
  樓里拜師學藝 翻身成了白領
  小麗是安徽來的農民工,來到這棟樓的那年才18歲。勞務派遣公司的老闆吩咐她來開電梯,每個月工資800元。每天上6個小時班。老闆還在四環路外給他們6個姑娘租了一間農民房。
  初來乍到,小麗真是摸不准門,認不清人。好在這樓里的大爺大媽都是好心人。他們沒有為難小麗,每次上電梯,都會關切地向她噓寒問暖,瞭解到小麗遠在家鄉的父親患病,弟弟還在上學,大家頓生惻隱之心,有送衣服的,有送錢的。感動得小麗不停道謝。
  有一位大媽更是有心人,看大家這麼熱情,她說:“救急救不了窮。要想解決問題,就得多掙些工資,姑娘你還年輕,趁著年輕,多學些本事,才能多掙錢。”小麗回答說:“對!”可是說著容易,做起來難。學什麼好呢?大媽說:“咱們樓里各式各樣的能人都有,等我琢磨好了,告訴你,你再拜師學藝。”
  樓里608號住著兩位大學教授,先生是教朝鮮文學的,女士是教韓國語的。可巧知道了小麗的困境。樸女士主動對小麗說:“我可以教你韓國語,只要你有心,大概半年多點的時間就會對話了。”
  從此,小麗每晚下班後都要到608去學習。樸女士還送了一些教科書給她。小麗還真是上心,在電梯里,只要有空,她就大聲說著韓國語。碰上懂韓國語的,她也大膽地跟人家對話。“功夫不負有心人”,半年的時間一晃而過。小麗的韓國語還真說得像模像樣了。
  北京的望京地區是韓國人的聚集地。到處是韓國公司、商場、飯店。樸女士在那裡也有一些朋友。在她的推薦下,小麗成功地應聘到一家韓國公司工作,當上了辦公室文員。每月工資一下子提高到5000元左右。成了一個標準的“小白領”,也成了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柱。
  小麗翻身不忘本,有了空,常“回家看看”,雙休日,她還常來樸女士家做些家務。外人看來還真像一對母女呢!
  小馮的秘訣
  免費服務招攬 生意左右逢源
  小吉的外甥叫小馮,兩肩膀扛著一個腦袋來到了北京,他唯一的特長是會修自行車。因為小吉與街道很熟,在路口找一個寬敞的地方,置辦了些扳手、螺絲刀、鐵鎚等簡單工具,在舅舅的幫助下,小馮的修車攤就“開業”了。
  過去說“中國是自行車王國”,雖然改革開放以來,許多人開上了汽車,自行車的數量大大減少了。但有輛自行車還是方便,特別是在5公里的範圍內,騎車絕沒有堵車之憂。同時,自行車有個地方就能放,而汽車呢,沒有停車場,即使您開過去了,沒地方停的煩惱,沒準能急死您!特別像和平里這種成熟的老社區,騎自行車的人還真不少。
  小馮的攤在路口,他服務熱情,為了留住顧客,打氣、換個小螺絲不收錢。他的秘訣在換“大件”上,如前後胎、腳蹬等,一般比其他地方都貴20%。他進的是批發價,可是給顧客換卻是溢價,這一進一齣,再加上人工,就賺多了。此外,他還收購小區內廢棄不用的舊車,略加收拾、擦油,再賣給臨時需要的外地打工仔,這又是不小的一筆收入。
  現在,小馮已經創業成功。他承包了路口一家門面房,此房的旁邊就是一所學校。他根據學生們的偏好,進了許多礦泉水、方便面、小零食等,還自製了麻辣燙、烤串。課間和放學後,這裡就成了學生們的根據地,經常是圍得水泄不通。而小馮腰包鼓了,也騎上了“電驢子”。
  插圖 馮晨清 H126  (原標題:夢想照進電梯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r66praut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